《君子谦谦》
日期:2021-12-10 22:15:21 大小:【
大】【
中】【
小】
Summary:

作者张少游与李黎主席合影
《易•谦》中言:“谦谦君子,卑以自牧”,大意是君子谦逊,常常谦抑而自养其德。我的导师李黎先生,不仅是北大历史上第一位教授诗歌美学的老师,而且也是中国人民大学78级学长,更是一位谦虚高德之人。天涯诗心,“相逢何必曾相识”,结识李黎先生,还是缘于诗歌。当初李黎老师问我有没有诗歌作品,我就推送了23岁于西安时送于孙莉莉所做的《雨霖铃》,自此,我开始有机会向众多德高望重的老师们学习,进而“眼界始大,感慨遂深”。谦恭
初见李黎先生,是在羊城一个周末的上午。
我们约见是在九点半的云鼎阁,我早早就到了,在电梯口正了衣冠后,准时一步入,先生已站在主厅口处等待,一个照面我们便知彼此。李黎先生招手,微笑着喊了我的名字并说您好,我则微笑快步至前,注视后,躬身致意,说道老师好。随后,先生邀我在一处坐下,他拿出一本诗集双手递给我,说这是特意送我的礼物,我起身接过来,一打开原来是老师的诗集,我非常高兴。让我印象深刻是,我开车带老师出酒店,因不熟悉环境,没出示停车卡就过了岗亭,以致出口的停车杆不能升起。我给老师边解释边挂档,并加踩脚刹,正准备解开安全带,李黎老师立即让我坐好,问我要过停车卡,只见他探视后方后,马上下车,快步走下停车场至岗亭,然后又小跑上来说:“好了,你是驾驶,在斜坡不要轻易下来”。那一刻,我又自责又感动,除了安全问题,还好只是单车赴约,如果今天同行的有其他重要的政商人士,因为我的疏忽会导致整体一系列的时间延后,而李黎先生真的没有责怪我,反而为我去承担。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,我觉得这句经典首先重在是大德之人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,而后才是“师”的内容。
谦和
在陪李黎先生共进早餐时,先生见我就打了一杯牛奶和小盘轻芝士,便起身给我拿了两个煮鸡蛋,还把自己刚打的一盘水果让给我,说我很年轻,要多吃点。李老师平易近人,如此随和我也就没那么拘束了,接下来我们便在诗歌上做了比较多的交流。李黎先生这种谦和,还在于凡事于人鼓励、给人机会、与人谅解。如2020年2月我用艾略特波浪、江恩理论等,特别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关键数字7和7的倍数,来分析时下,而这之后隔离时间也正为7、14、21日等,整个情况也犹如波浪走势。记得发送给李先生当晚,我就收到几段回复,先生说:“这种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”。同样,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”,我有不足之处,老师会安抚谅解。在广州往惠州的高速上,一路天朗气清,山水相伴,不觉处,层峦叠嶂,翠霄生云,巍峨的罗浮山出现在眼前,天下四时之春之美,我便唤老师欣赏。哪知真如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”,我为这一高兴,下高速后走岔迷路了,几个来回还没找到回城区的路,导航又没电,四下又无人。这时,老师又跟刚离开酒店时一样说,“不急,阿,慢慢开” ,“来,我给你导航”,说着老师调出导航直接把手机给了我...李老师语气清平和缓,没有一点急或嫌之意,我是由衷的钦佩。
谦逊
在羊城白云的云鼎阁和鹅城西湖边的老树咖啡,李黎先生和我聊了很多,既有历史人文、财贸金融,又有时点新闻、诗盟诗友,涵盖了中西方绘画、诗论诗艺、瓷器、音乐钢琴、书法、茶艺、红酒、西餐、宗教、粤菜粤汤、民风民俗等等,最后谈到了诗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,以及大湾区若干城市做为诗歌文化基地的可行性。在这场基本全天的交流中,李黎先生更像是一个倾听者,不时的要我谈谈想法,给出意见和具体策略。然而,等我送老师去鹏城后,我对李黎先生的进一步了解,让我觉得自己是班门弄斧。正如文中之前所说,李黎先生不仅是世界级名校的特聘教授,更是1992年美中基金会创会主席和执行主席,接待过卡特、老布什、克林顿、基辛格、希拉里等。2000年时,李黎先生在纽约创办了“美中论坛”,一年一届,均由中美重要人士参与;2004年4月21日,李黎在人民大会堂主办“美中教育论坛”,布什总统到场演讲;2007年在休斯敦主办《红杉树,中美友谊之约—纪念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35周年音乐会》,2009年策划举办“万里共婵娟—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”,数千位中美知名人士参加;2010年10月,在国家大剧院举办“歌声琴韵交响音乐会”,有47位副部级以上领导和外国使节观看...以李先生学识之渊博、阅历之丰富、格局之宏伟,目标之远大,实不用于我“礼贤下士” ,亦不用听我“浅薄之语”,然恰恰相反。正如酒店服务人员核实信息,李先生回答时总是坚持省掉公务登记的头衔,语调平缓、音声再三压低的说:我是李黎;也如诗盟偶有不谐之音,但李黎先生从未以世界华语诗歌联盟主席身份,过多申斥,更多的是规谏,如此低调朴实,真乃高德之人。今天是五四青年节,想起李黎先生青年时师从李泽厚、卞之琳、谢冕、周宏兴等,后在北大任教,又外派至美留学,36岁时创立“中美基金会”,四十年来爱国爱文,一直为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之复兴而奋斗,从而为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和走向世界,特别是增进中美两国民间各领域交流和友谊等,做出了重要贡献。“民族精神,薪火相传” ,“诗韵中华”,让“爱,在同一个星球”。与君初相识,犹如故人归。
惠州西湖




如上照片部分为文章作者本人摄于当天
Download the attachment: (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)
Tag: